2011年
中国出口配额并未用完,但近日有关方面却调高了今年
稀土出口配额数量。逆势调高的背后,折射出
稀土出口链条中存在的灰色地带。
近日商务部公布了年度第二批
稀土出口配额,与去年相比,总量增加了2.7%。
2011年,
稀土出口配额没有用完,只用了61.6%。商务部并未因为去年
稀土出口配额没有用完而下调今年的配额总量,反而增加了今年出口配额数量。
今年的配额能用完吗?配额真的用不完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配额没有用完除需求不振之外,还有一部分
稀土产品不在海关规定的目录里,以其他形式出口海外,或者根本未走海关渠道。
今年配额可能用不完
8月22日,商务部发布关于下达《2012年第二批
稀土出口配额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公布了2012年第二批
稀土出口配额。五集团、
稀土、广晟有色、
中国铝业都在名单之中。《通知》指出,原待审核企业中,包钢集团公司下属的内蒙古包钢
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内蒙古包钢和发
稀土有限公司、广东珠江
稀土有限公司、呼和浩特融信新金属冶炼有限公司、淄博加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及西安西骏新材料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通过环保核查。上述6家公司第一批应得配额量与第二批配额量一并下达。
此次商务部下发
稀土出口配额共计9770吨,其中轻
稀土8537吨,中重
稀土1233吨。加上第一批出口配额,今年出口配额共计30996吨,较去年的30184吨增加了约2.7%。
然而,据
中国海关统计咨询服务中心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
中国稀土矿石、金属及化合物出口量较上年同期下降42.7%,至4908吨。
一位
稀土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今年下半年需求方面不会比上半年有起色。如此一来,全年出口量将不足1万吨。记者查阅2001~2011年的统计数据,除去去年陡降至1.69万吨外,
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年出口在3万~6万吨之间。
2011年,
稀土配额就没有用完,实际出口仅18600吨,占配额总量的61.6%。
第一,在产品名目上做文章。比如把稀土含量高的产品申报为含量低的产品,把含有镧、铈、镨、钕、镍的储氢合金粉谎报成电池负极合金粉或合金镍粉,或以出口铁合金、邮寄样品等名目逃避监管。
第二,在政策漏洞上做文章。有些外资企业,在中国深加工的稀土产品往往含有超量的稀土元素,将稀土深加工产品出口后在国外再提取稀土元素,以此来逃避稀土出口的管制。
第三,以物理性状相似产品的名目出口。稀土产品名目多,颜色各异,识别和查验难度较大等问题,再加上海关不可能做到每批必检,有些产品还免检,因而造成了很大的漏洞。
第四,在品名归类上做文章。目前中国能生产400多种、上千个规格的稀土产品,出口税号却只有50种左右,这加大了出口管理难度,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第五,现有规定未将甩带片纳入其中。甩带片经过进一步加工后可以生产出永磁材料、储氢合金等产品。近两年,许多企业介入生产甩带片,一大原因就是出口甩带片可以避开出口限制。
稀土协会秘书长马荣璋说,去年海关统计出口量的下降,除了上涨抑制需求、国外用户有足够的储备、美国开始生产占有部分国际市场外,走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2011年,海外
稀土进口统计是
中国海关出口统计的1.2倍,也就是说走私量是正常出口的120%,可见走私十分猖獗。
如果不品尝的话,从外观上几乎分不出
稀土与面粉的差别。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这是
稀土走私的一种手段。吨价贵达几十万元的中重
稀土,与面粉或滑石粉混装起来,绕过海关的检查,溜向关外,然后再在国外提炼。无色无味的粉末搅合在一起,很难分辨。
此外,海关快速有效检测手段的缺失也是
稀土走私难遏制的原因。
钢研纳克检测
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目前对于
稀土走私,海关不是没有办法,而是没有快速检验的办法。“海关明知道有走私,但没有快速检测手段,如果个个检测,就会造成货物积压,进出口流程就有可能因此全被打乱。”这位负责人介绍道,海关检测需送到检测中心,花费时间会很长。
针对此种情况,钢研纳克研制出了只要几秒钟就能检测出来集装箱中是否有
稀土的检测仪。这款检测仪外形颇似吹风机,最便宜的造价为15万元。开箱之后,检测仪能识别单独或混合的
稀土元素。
据悉,目前天津海关等几个地方海关已在试用该检测仪,试验设备的检测效率。
这位负责人对该检测设备能否推广持观望态度。按照每个口岸配备10套检测仪来看,这将给海关增加一笔较大的财政开支。这笔财政开支能否获财政部支持,还是未知数。
澳大利亚韦尔德矿山
稀土项目前经理杜德利·金斯诺斯说,今后10年,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重
稀土供应将成为
稀土产业的主要关注点,因为能否获得足够的重
稀土将令业界极其担忧。
可见,未来中重
稀土供应仍有缺口。有缺口就可能有暴利,而只要有暴利,便会有铤而走险的走私。从这个角度来看,
稀土走私难灭。
新材料出口增加
2001年~2011年,
中国稀土材料出口(主要为永磁材料)呈增长态势。2001年
稀土材料出口量为3975吨,2011年未为16400吨,比2001年增长3.1倍。其中
稀土材料出口占
稀土产品出口的比例由2001年的6%增加到2011年的49%。
2011年,
中国稀土永磁材料消费
稀土36600吨,占消费量83110吨的44.04%,与2010年相比有所增加。2011年,
稀土永磁产量为88500吨。
日本HTA公司总裁原田英树说,这两年
稀土供应极不稳定。幸运的是,去年还可以自由从
中国进口速凝永磁片和注射成型磁粉。
原田英树说,2011年,
日本国内产量与2010年相比略有提高。这表示其对于
磁体的需求仍然旺盛。
而据业内人士介绍,在抛光粉等其他
稀土下游产品目前鲜有客户问津的冷清市况下,一些做VCM硬盘的企业订单满得做不完。这些
稀土加工产品多运往
日本。
2010年,
中国减少
稀土金属和出口配额后,日韩等国以甩带片的方式进口
中国的
稀土半成品,以避开海关关税。甩带片是
钕铁硼的第一道工序。
据悉,在原材料出口下降的同时,以其他名目出口的
稀土初加工产品并未减少。
您好!请登录
合作网站快捷登录:已有0评论
购物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