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zi-xun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一季度GDP周一公布 四月步入政策关键期

产品

工作

随机

一季度GDP周一公布 四月步入政策关键期

发布时间:2017/05/16 资讯 标签:上海中国日本科学浏览次数:2167

        近日,一季度经济与金融数据相继公布。较低的CPIPPI以及不高的PMI、外贸数据,与炙手可热的金融数据,似乎显得不那么“和谐”,甚至有点冰火两重天的意味。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PPI同比下降1.7%,连续13个月负增长;外贸数据方面,一季度我国出口3.2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4%;一季度PMI均值50.5%。这些数据都显示经济回暖力度较弱。然而一季度的金融数据相比之下却热得“过分”。M2余额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一季度新增贷款2.76万亿元,新增存款6.11万亿元。一季度的GDP数据下周一将揭晓。多数业内人士预计,一季度的GDP也将保持在8%左右的高位。

 

  天量金融数据背后,究竟与实体经济是否脱节呢?

 

  资金并未进入实体经济?

 

  农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派生存款是导致3月份存款猛增的一大原因。他指出,主要是贷款派生出的存款,此外还有一些外汇占款和理财资金的回流。向松祚分析认为,一季度的贷款很多企业并没有用出去,用出去也是在体系反复循环。而业内人士也指出,存款的大幅增加必然导致M2的大幅增长。这也就不难解释3月份M2余额大幅增加3.75万亿的原因了。

 

  国信证券也在研报中质疑,货币数据存在较大水分,部分存款是因应付季末考核所生,短期又将消失,实际可运用于交易的货币比看到的数据小很多。报告还认为,较多的货币目前游走于资产特别是地产市场,由此实体经济产品所得货币交易支持的份额减少。

 

  上述观点一定程度解释了一季度金融数据确实有些“虚高”。不过,记者在查阅了另一些数据后发现,在数据“虚高”之外,实体经济也并非仅仅在复苏的道路上原地踏步。

 

  目前,我国的企业中有99%是中小企业,这类企业的实际情况最具说服力。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日前发布的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显示,一季度中小企业效益指数为76.7,较上一季度上升了4.4个百分点。效益指数在去年第三季度降至最低位,为69.8。这说明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总量并非完全处于空转状态。

 

  金融数据提前反映经济回暖?

 

  一位权威人士指出,金融数据显示各项指标都很高,尤其是在年初,这样高的数据预示着今年经济的走势将会是较热而不是较冷的。他分析说,通常金融数据传导到实体经济会有一个滞后期,通常在3至6个月,因此,尽管现在看CPI并不高,但这并不意味着6月份CPI仍然会这么低。他认为,金融数据的率先走高,一定会传导到实体经济之中。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也持类似的观点。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常讲,金融是先行的。要有相对宽松的环境才有实体经济起来。”他同时指出,从目前来说,金融层面已经相对宽松,货币政策偏中性,流动性不是特别紧张,这给实体经济恢复创造了条件。不过,他也坦言,当前还有不确定性,外部环境对我国存在一定影响,经济的复苏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总体来讲,我个人不是那么悲观的”,曾刚说。

 

  记者查阅了近年来的数据后发现,当前的情况其实与2009年一季度颇有些类似。当时的国内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陷入低迷,社会关于“触底论”的大讨论在今日回想起来依然记忆犹新。2009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1%,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1.3个百分点,经济面临着强大的下行压力。而在当时,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就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增长。当年一季度信贷投放4.6万亿元,逼近上一年全年贷款投放总额;社会融资规模4.7亿元,占上一年社会融资规模的68%。

 

  正是由于银行业的大力支持,才使得中国率先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然而银根过松埋下的诸多隐患,至今都没有消除。

 

  4月或是重要的政策观察期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市场对于未来政策走势的预期,确实因金融数据“含水”量的判断不一致出现了差异。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如果判断当前资金供给很足,由此认为通胀的压力很大,未来就有可能做出紧缩银根的动作;而如果认为当前资金供给正常,通胀压力就会有所减小,银根放松则会持续。

 

  在央行的数据发布之后,由于不少数据超预期,因此,多家研究报告认为货币政策未来偏紧的可能性加大。但也有观点认为,1-3月整体流动性处于偏松状态,社会融资规模和新增存款虽有部分水分,但仍维持低位平稳状态,加之目前实体经济复苏通道尚未打开,因此4月将是更重要的政策观察期。

 

  曾刚说:“其实真正重要的还是实体经济要找到结构转型的方向。毕竟金融是服务行业。如果实体经济能找到好的方向,金融的问题和风险是可以‘时间化空间’地去化解的。即便以前有风险,只要经济转型方向是确认的,那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消化掉。这是最根本的问题。”

 

一季度GDP下周公布 多机构预测增速或8%

 

  GDP是反映经济走势的最重要指标,其数值是未来一段时间影响市场走势的最重要因素。下周将公布一季度GDP数据。多家机构预测,今年一季度GDP同比涨幅为8%,较去年四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总体而言,市场认为当前经济回升力度偏弱,呈现慢节奏恢复状态。

 

  国家统计局下周将发布3月房地产投资、销售及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市场人士预计,受年初房地产调控出台强烈预期影响,3月房地产投资和销售涨幅将放缓。同时,受大量二手房成交拉动影响,预期3月房价仍将上升。

 

  相关阅读

 

  近期全球市场最大的看点是日本公布了“轰炸机”式的“撒钱”计划。日本央行维持指标利率在0至0.10%不变,同时宣布提前实施无限量资产购买计划,购买到期期限更长的公债。日本央行还宣布,政策目标将从隔夜拆借利率转向基础货币,将在两年内把日债和上市交易基金持有量增加一倍,并将以每年60至70万亿日元的速度增加基础货币,所持日本国债的平均到期年期将延长一倍。分析人士认为,其内容的核心在于目标2%的通胀率。2月日本CPI为-0.7%。2009年以来,日本CPI月度数据从未超过1%;从1992年以来,日本年度CPI从未超过2%,长期通缩已经将日本经济带入绝境。在未达到目标之前,宽松政策将延续。(证券时报网)

 

  3月信贷规模创新高 或促二三季度中国经济强劲复苏

 

  中新社上海电官方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达到创历史新高的2.54万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多增了7000亿。专家认为,信贷扩张的效应或于二、三季度显现,届时中国经济复苏会更强劲,而今年中国的货币政策仍将以稳健为主。

 

  中国信贷扩张节奏具有季节性,银行通常在一季度投放更多贷款。不过,今年3月信贷反弹的强劲程度远超预期。 2013年一季度中国社会融资规模为6.1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27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近六成。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今年以来中国信贷强劲扩张是因为信贷需求复苏而金融体系流动性较为充裕,不过信贷扩张传导到实体经济活动中通常需要一段时间,在中国这一时滞为1至2个季度,预计今年二、三季度经济复苏的步伐会更加强劲。但她认为,中国并不想过度增加杠杆,2013年新增社会融资应当会控制在一定水平。

 

  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斌特别提到当前非银行融资的迅速增长。他说,近期中国监管机构加强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还针对银行为地方政府提供直接和间接贷款出台多项限制规定,这些措施或放缓社会融资总额扩张步伐,并有助于抑制中国金融系统的风险。

 

  据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分析,信贷超预期扩张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经济增长温和回升,实体经济信贷需求较为平稳。另一方面,季末存款大幅增加,银行存贷比压力缓解显著增强了信贷投放能力,而季度额度控制也会促使银行加大信贷投放。

 

  他称,中国经济增长仍需巩固,物价未来仍将上行,今年外汇占款增量较之去年会有明显上升但仍有不确定性,在此情况下预计中国的货币政策仍以稳健为主。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之前在上海的一个论坛上表示,中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个“稳健”的说法是形容词,表示正确的意思。他说:“货币政策对物价而言是一个关键变量,目前看来,中国前三季度的物价压力不是很大,外部的物价压力也不是很高,所以货币政策不会收紧”。(中国新闻网)

 

 发展绿色GDP  打造有质量的升级版

 

  绿色GDP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实现以人为本、协调统筹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绿色GDP,对资源环境、生态建设、民生福祉负责,追求民众满意的经济增长,才能打造出有质量的中国经济升级版。

 

  清洁的空气、可以直接饮用的水、森林和绿地交相呼应、鸟儿在屋顶歌唱……

 

  日前,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明确表示:“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就要让人民呼吸洁净的空气,饮用安全的水,食用放心食品。”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政府对于环境治理的立场和决心,也体现了新一届政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民生情怀,更让百姓看到了治理环境污染、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建设“美丽中国”的希望。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在过去30年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发展绿色GDP对于未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陈彦斌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据显示,我国环境污染成本已经从2004年的5118.2亿元提高到了2010年的11032.8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3.7%;环境污染成本占GDP的比重高达3%左右,已严重侵蚀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成果。

 

  那么,如何实现绿色GDP,打造有质量的经济升级版?

 

  首先,环境是人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发展绿色经济,让人民群众呼吸洁净空气、喝干净水、吃安全食品是其重要内容。雾霾在笼罩天空的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必然是不可持续的。”陈彦斌说。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的报告指出,相比不统计环境污染、不统计生态破坏、不反映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的传统GDP,绿色GDP则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性地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实现以人为本、协调统筹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绿色GDP,对资源环境、生态建设、民生福祉负责,追求民众满意的经济增长,才能打造出有质量的中国经济升级版。

 

  其次,要实现绿色GDP,发展低碳经济,还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具有明显的粗放式即“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特征。以能源为例,根据2012年BP世界能源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占全世界的比重高达21.3%,而GDP总量占全世界的比重却只有10.5%。而且,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虽然单位GDP能耗已经由1990年的0.7稳步下降到2010年的0.26,但仍然是高收入国家的1.76倍、中等收入国家的1.21倍、世界平均水平的1.46倍。因此,要实现绿色经济,就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产品的循环利用,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同时,还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

 

  再次,“要真正发展绿色GDP,就必须要改变地方政府GDP考核制度。”陈彦斌表示,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开展的绿色GDP试点遭遇挫折,其根本原因在于绿色GDP核算与地方政府GDP考核制度之间存在强烈冲突。因此,只有将绿色GDP作为强制性和全国统一性的考核制度,设计和完善以绿色GDP为核心的行政制度体系,通过要素价格机制实现资源在不同产业之间的优化配置,实现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才能真正推动我国经济渐进完成从传统增长模式到绿色增长的过渡。

 

  然而,问题和挑战中往往也蕴含着新的机遇。在治理污染的同时,绿色产业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不容小觑。一方面,能源、食品、、航空、建筑、、机电等制造业与绿色产业相关;另一方面,金融、贸易、物流、信息服务等服务业同样与绿色产业密不可分。据预测,截至“十二五”末,我国绿色产业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过去3年我国医疗卫生财政投入的总和。

 

  正如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在2012年绿色创新展主论坛讲话时所说:“中国正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展望未来,中国绿色低碳领域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梦”不仅代表着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宣言,也回应了社会对国家未来的期盼,道出了各族人民的心声:每天喝上干净的自来水,呼吸新鲜的空气,沐浴温暖的阳光,吃上放心的食品,安居乐业就是咱老百姓心中的“中国梦”。(金融时报)

您好!请登录

合作网站快捷登录:
点击取消回复

已有0评论

    购物盒子

    18911121200

    zhumin@yuanci.wang

    QQ;点击对话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