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zi-xun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稀土之父”徐光宪 挑战稀土分离国际难题

产品

工作

  • 2轴旋转
    2轴旋转

      [caption id="attachment_604" align="alignnone" width="292"] 2轴旋转[/caption] 2轴旋转 结构  可视为一个主...

    查看详细说明

随机

  • 磁性联轴器机械密封效果
    磁性联轴器机械密封效果 2024/05/03

    ai介绍磁性联轴器机械密封效果的未来发展趋势磁性联轴器机械密封效果的测试与评估方法磁性联轴器机械密封效果的行业标准与要...

  • 磁性联轴器在半导体行业的应用
    磁性联轴器在半导体行业的应用 2024/05/02

    ai介绍磁性联轴器在半导体行业的环保影响磁性联轴器在半导体行业的维护与管理磁性联轴器在半导体行业的市场前景磁性联轴器在...

  • 磁力轮传动的扭矩传输原理揭秘
    磁力轮传动的扭矩传输原理揭秘 2024/05/02

    磁力轮传动是一种基于磁力原理的传动装置,常用于航天器和卫星中。它采用了一种特殊的磁力耦合机构,能够传递扭矩而无需机械...

  • 如何计算磁力轮传动的扭矩大小
    如何计算磁力轮传动的扭矩大小 2024/05/02

    磁力轮传动是一种基于磁场相互作用实现传动的无接触传动技术,广泛应用于航天器和卫星等特殊领域。在进行磁力轮传动设计时,...

  • 磁力轮传动的扭矩参数分析
    磁力轮传动的扭矩参数分析 2024/05/02

    磁力轮传动作为一种创新的传动技术,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利用磁场效应来实现能源的 wireless 传输,广泛应用于航天器、卫...

“稀土之父”徐光宪 挑战稀土分离国际难题

发布时间:2017/05/16 资讯 标签:上海中国外国人技术教育日本科学稀土浏览次数:2030

   
         [提要] 普通人眼里,是神奇的化学物质;对国家而言,稀土是“工业维生素”、重要的战略资源。1972年,徐光宪所在的北京大学化学系接受了一项特别的紧急军工任务——分离稀土元素中性质最为相近的和,纯度要求很高。

“稀土之父”徐光宪   挑战稀土分离国际难题

 

挑战稀土分离国际难题

 

  普通人眼里,稀土是神奇的化学物质;对国家而言,稀土是“工业维生素”、重要的战略资源。尽管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资源储备量,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还只能向国外廉价出口稀土原料,然后高价进口高纯度稀土产品。稀土分离工艺、生产技术一直被国外少数厂商垄断,成为高度机密。

  1972年,徐光宪所在的北京大学化学系接受了一项特别的紧急军工任务——分离稀土元素中性质最为相近的镨和,纯度要求很高。

  52岁的徐光宪“半路出家”,接下了这个任务,踏入稀土研究领域。这已经是他自1951年回国后,第三次因为国家需要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量子化学出身的他,回国后转向配位化学,再到放射化学,直到最后的稀土化学。

  “这两种元素比孪生兄弟还要像,分离难度极大。但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稀土所有国,长期只能出口稀土精和混合稀土等初级产品,我们心里不舒服。所以,再难也要上。”徐光宪没有丝毫犹豫。

  查阅资料时徐光宪发现,分离镨和的问题,国外学界也尚未很好解决。他回忆,当时最先进的法国罗地亚厂,能够用萃取法分离其它稀土,可是分离镨、仍要用传统的离子交换法。长远来看,离子交换法生产速度慢、成本高,对规模化工业生产不利。

  无先例可循,徐光宪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挑战萃取法分离的国际难题。

  “我们做科研的有一个信念,就是立足于基础研究,着眼于国家目标,不跟外国人跑,走自己的创新之路。”这是徐光宪的科研之道。

  从理论上讲,萃取技术并不复杂。然而要达到极高的纯度要求,必须要经过上百次的萃取分离,并且将每次分离的成果串联起来,最终才能达到99%以上的纯度。这个极为烦琐的工艺过程,叫做串级萃取。

  改写国际稀土产业格局

  理论与实践之间,往往横亘着一条巨大的鸿沟。徐光宪面前最大的挑战,正是如何把串级萃取理论,真正应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

  而在稀土萃取工艺的实验阶段,研究人员必须使用繁复而漫长的“摇漏斗”方法,模拟串级实验以获取准确的设定参数。若整套流程中稍有失误,得不到满意的结果,一切都要从头再来。

  不仅如此,徐光宪的创新还须面对“本土化”挑战。国外生产工艺较成熟的稀土厂,其“摇漏斗”技术能够尽量维持原料不变。而中国稀土分布很广,内蒙古、四川、山东等各地的原料组成均不相同,稀土元素分离的要求自然也不能“千篇一律”。

  “我们要根据原料找到相应合适的工艺,更重要的是发现这种工艺方法背后的理论依据。”理科出身的徐光宪时时不忘,理论研究才是开辟创新之路的基石。

  白天“摇漏斗”,晚上琢磨串级理论。有人开玩笑,说他们白天是体力劳动者,晚上是脑力劳动者。一周工作80个小时,没有节假日,徐光宪入迷了。

  身边同事回忆当年的科研情景时说:“只有置身于稀土元素周期表和稀土4F轨道模型之间,徐先生才会怡然而坐。”

  功夫不负有心人,串级萃取中的规律在徐光宪面前清晰呈现。他发现的“恒定混合萃取比规律”,使得串级萃取理论最终得以建立。

  在此基础上,他和团队提取了包含100多个公式的数学模型,创建“稀土萃取分离工艺一步放大”技术,使原本繁难的稀土生产工艺“傻瓜化”,免除费时费力的“摇漏斗”步骤,可以直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徐光宪的萃取“流水线”,仿似魔术师手中的神奇黑箱,只需在一边放入稀土原料,各种高纯度的稀土元素就能从另一端源源不断地输出。同行大为吃惊,不相信徐光宪能用这么简单的办法,完成这项曾被视为世界级难题的工作。

  1978年,徐光宪开办“全国串级萃取讲习班”,把他的科研成果在国有工厂里无偿推广。很快,法国、美国和日本在国际稀土市场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中国实现了由稀土资源大国向稀土生产大国、出口大国的飞跃。

  到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我国单一高纯度稀土大量出口,国际降为原来的近1/4。很多外国稀土生产厂家不得不减产甚至停产,成功改写了国际稀土产业的格局,他们把这称为“China Impact”(中国冲击)。

  由此,徐光宪被称为“稀土界的袁隆平”。直到今天,他的研究成果依然是我国稀土工业的基础,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2008年,徐光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

  徐光宪小传

  1920年11月7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市,我国著名化学家和教育家。194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1947年底赴美国留学,于1951年3月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任教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您好!请登录

合作网站快捷登录:
点击取消回复

已有0评论

    购物盒子

    18911121200

    zhumin@yuanci.wang

    QQ;点击对话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