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zi-xun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包头国家稀土高新区跨越发展 走近“稀土之都”

产品

工作

随机

  • 磁性联轴器高转速丢步
    磁性联轴器高转速丢步 2024/12/31

    ai磁性联轴器高转速丢步的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磁性联轴器高转速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提高磁性联轴器高转速稳定性的策略...

  • 磁力轮表面镀层处理和作用
    磁力轮表面镀层处理和作用 2024/12/28

    ai磁力轮镀层处理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磁力轮表面镀层的维护与保养技巧磁力轮镀层的耐磨性与耐腐蚀性研究磁力轮镀层处理的成...

  • 磁联轴器能不能再10毫米间距做传动
    磁联轴器能不能再10毫米间距做传动 2024/12/21

    ai评估磁联轴器在10毫米间距传动中的效率与可靠性磁联轴器在紧凑型设备中的应用案例10毫米间距磁联轴器的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

  • 磁齿轮磁力轮传动磁轮
    磁齿轮磁力轮传动磁轮 2024/12/21

    ai磁齿轮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案例磁轮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磁力轮传动在机器人技术中的应用磁齿轮的设计与制造工艺磁轮在可再生...

  • 磁力轮直交传动对轴间距 上下磁轮间隙的要求
    磁力轮直交传动对轴间距 上下磁轮间隙的要求 2024/12/19

    ai磁力轮直交传动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轴间距与上下磁轮间隙对传动稳定性的影响磁力轮直交传动系统的精密调节技术上下...

包头国家稀土高新区跨越发展 走近“稀土之都”

发布时间:2017/02/24 资讯 标签:中国教育科学稀土能源浏览次数:2327

  包头国家高新区跨越发展  走近“稀土之都”
        ——包头国家稀土高新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包头国家稀土高新区跨越发展  走近“稀土之都”

包头国家稀土高新区跨越发展  走近“稀土之都”

  包头稀土院研发一角

包头国家稀土高新区跨越发展  走近“稀土之都”

  北方股份用车

包头国家稀土高新区跨越发展  走近“稀土之都”

  天和磁材生产线

包头国家稀土高新区跨越发展  走近“稀土之都”

  稀宝博为核磁共振仪

  包头国家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区,是全国88个国家高新区中唯一以资源命名的,也是内蒙古地区唯一的国家高新区。稀土高新区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有色金属(稀土新材料)基地”、“国家稀土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全国稀土新材料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等13个国家级基地。

  包头国家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150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全区注册企业3109家,其中稀土企业75家,上市公司投资企业22家。高新技术企业52家,占全自治区的40%,占包头市的90%。企业研发中心49个,其中国家级3个,自治区级17个;专利总数1800项,约占全市的50%;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84名,其中博士75名、硕士98名;“千人计划”人才3人,占自治区60%,内蒙古“草原英才”工程人才13人。

  近年来,稀土高新区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求是创新、求好发展、求实富民、求高强区”和“123456”的发展思路(即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三个翻番、优化四个结构、明确五个定位、强化六个发展。围绕一个中心:即围绕建设“全国一流创新型特色稀土高新区”这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即突出全面转型、改善民生。实现三个翻番:即在“十二五”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与“十一五”末相比翻一番。优化四个结构:即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投资消费结构、优化财政收支结构、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明确五个定位:即打造呼包鄂经济一体化中心区、自治区科技创新领航区、自治区新兴产业集聚区、自治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自治区科学发展先导区。强化六个发展:即创新驱动发展、低碳绿色发展、人才引领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民生优先发展、开放多元发展),深入推动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争做自治区经济发展排头兵,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区,取得了突出成绩,正在向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和谐稳定的特色高新区迈进。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一)成为自治区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区域之一

  稀土高新区成立20年来,发展步伐总体比较快,综合实力得到大幅提升。2010年生产总值完成227.4亿元,是2005年51.4亿元的4.4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8.6亿元,是2005年30.7亿元的9.4倍;财政收入完成50.5亿元,是2005年10.03亿元的5倍。特别是2011年继续承接“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来势,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7亿元,同比增长18%;14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77亿元,同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7亿元,同比增长20%,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16%。财政总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26%,总量居全市第一,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20%。今年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3亿元,增长15.4%。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7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8755元,增长1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800元,增长18.1%。截至目前,我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40.1亿元,增长63.6%,总量仍然位列全市第一。

  (二)成为自治区产业集群发展最重要的区域之一

  稀土高新区按照“大项目顶天立地,好项目铺天盖地,小项目体现科技,环保不达标不能落地”的工作思路,不断提高“择商选资”标准,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积极构筑“产业集群、项目集聚、用地集约”的现代产业体系。目前,形成以稀土新材料及其应用、铝铜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四大主导产业,着力加快培育新兴软件信息、通用航空、电动汽车、新能源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起稀土应用产业园、希望循环经济园、高端装备制造园、大学科技园、现代物流园、高新技术产业园、总部经济园、金融商务园“八个区中园”的发展格局。2011年,总投资624亿元的12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7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77%,其中工业重点项目80个,完成投资159亿元。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实施“双百亿工程”的意见》等四项政策,包头希铝、稀土、包钢稀土国贸公司3家企业和希望园区、稀土产业园区、风光机电园区3个园区已实现“营业收入百亿元”目标,分别占高新区“双百亿工程”目标的60%。纳税亿元以上企业8家,成为包头市龙头企业聚集地。今年优势主导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显现。前四个月,稀土、铝铜、机电三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125亿元,占稀土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5%。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繁荣活跃,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9.4亿元,增长15.6%。

  (三)成为自治区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稀土高新区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发展,打造中国西部人才特区”的总体思路,积极拓宽渠道引进人才,千方百计培养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真心实意关心人才,大力营造“用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政策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的重才氛围,形成了人才聚集的洼地效应,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11年新增各类专利369项;新增知识产权示范创建企业15家,培育知识产权试点企业17家,总数达到52家。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新进驻企业115家,在孵企业总数达到780家,其中科技型企业占70%以上;软件产业新进驻企业10家,软件企业总数达到168家,占自治区40%以上、包头市90%以上。我区被列入科技部首批41家“全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培育名单,首批5个创新型特色园区方案获批名单。我们成功举办了二届中国留学人员西部科技交流洽谈会,吸引了22位博士在我区投资建设高科技项目。另外,稀土高新区面向全国招聘了稀土冶金、金融、科技、经济等领域16名优秀博士研究生,充实到各职能部门。同时,稀土高新区连续三年举办了三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稀土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极大地提升了高新区乃至包头市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今年,稀土高新区与中关村科技园区多次洽谈,最近将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高科技产业园区。加快推进中科院在包头设稀土研究所;积极推动清华科技园、北师大文化创意园、国家级滨河新区广告产业园项目落地建设;积极争取批复博士后研究工作站,今年力争引进院士,实现零的突破。

  (四)成为自治区城市建设最突出的区域之一

  我们坚持“加快提升城市品位和素质,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总体要求,加大城市建设与管理力度,城市整体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2011年,119个城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7.5亿元,新增道路总长15.2公里、总面积25万平方米,新增给排水管网68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33万平方米。小白河蓄滞洪区、四道沙河综合治理工程稳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投入资金达4000余万元,深入开展市容秩序、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商场超市的集中整治,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为我市创城、创卫、创模工作做出突出贡献。今年,我们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城市建设“双百工程”,不断加大城市建设与管理力度,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目前,总投资307亿元的113项城建项目开(复)工50项,开复工率44%,完成投资约4亿元。小白河蓄滞洪区初具规模,共完成投资约6亿元,累计开挖面积约4.1平方公里,已成功分洪2000万立方米,实现储水2500万立方米。继续巩固“双创”成果,建立城市卫生环境长效管理机制,为城中村和社区环境卫生的持续改善提供保障。

  (五)成为自治区民生事业发展最迅速的区域之一

  稀土高新区坚持“抓民生就是抓根本,保民生就是保和谐”,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近年来,我区教育、文化、卫生、社保、住房、就业等各项民生社会工作均得到明显加强,特别是教育实现了“零起点”上的迅猛发展。投资2.1亿元建设了万水泉中心小学、东方希望小学、高新区第一中学、迁建共青中学,投资3.8亿元的北师大包头附中和高新二中项目正在加快建设。2011年,我区用于教育、社保、住房、户籍、就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各项民生事业的投入1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1554元,同比增长16.9%;农民人均纯收入13640元,同比增长15.3%。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70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4.3亿元,5133套开工建设,2966套完工。为失地农工补缴养老保险费6800多万元,共有6200多名职工受益。全年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1800个,发放4000万元为500名自主创业者提供了小额担保贷款。今年前四个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5713人,为374户716人发放城乡低保71.4万元,惠民补贴6.4万元,三无人员生活补助金20.7万元。完成新农合基金收缴工作,参合农民7345人,比2011年超出754人。开展“惠民生、送温暖”活动,用于慰问少数民族贫困家庭、贫困信教群众等困难群众共计69万元。投资15亿元为人民群众兴办的10项30件好事实事项目,按照时限要求正在有序推进。

  稀土高新区将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发扬高新区“包容、创新、责任、共享”精神,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第一支撑、项目是第一抓手、环境是第一要素、民生是第一追求、稳定是第一责任”的工作理念,探索新思路、开拓新领域、创造新高度,积极与市场接轨、资本接轨、国际接轨,全面打好“三大战役”,深入实施“六大工程”,具体抓好“九项工作”,真正做到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构和谐,加快建设富有魅力、充满活力、体现实力、具有世界稀土之都影响力的,全国一流创新型特色稀土高新区,为包头市乃至自治区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您好!请登录

合作网站快捷登录:
点击取消回复

已有0评论

    购物盒子

    18911121200

    zhumin@yuanci.wang

    QQ;点击对话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